南北好手皆畫戲王叔暉、錢笑呆繪畫風格比較
一個是京派連環(huán)畫好手,一個是滬上“四大名旦”之一,南北兩座大戲臺,兩位連壇“名角兒”。即王叔暉先生和錢笑呆先生。
王叔暉先生是我國杰出的工筆畫家,同時也是一位享有盛譽的連壇女將,一部連環(huán)畫《西廂記》名震大江南北,榮獲第一屆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一等獎。王叔暉先生下筆工細、恬靜、穩(wěn)扎穩(wěn)打。線描一絲不敬,背影無不精心營造,具有中國畫中工筆白描的特點,用得多為被稱之“吳帶當風”的壯葉描。她的作品“戲味”較濃,看她的畫,就像在欣賞一出戲。先生筆下的女主角總是那么溫柔端莊,美麗聰穎,但身邊總是糾結著一些阻礙勢力。如《西廂記》中的崔母,《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祝員外,《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的兄長等,通過對他們這此配角的刻畫,更加突出了主人公的堅貞、節(jié)烈。同時,王叔暉先生又對一些暗中給予主人公幫助的角色作出了生動的刻畫,如《西》中的紅娘,《梁》中的銀心等,既不孤立主角,同時又能在故事情節(jié)中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她們身上的戲味也青海省 。王叔暉先生最擅長表現(xiàn)具有中國古典氣質的女性。她筆下的女性形象既具有美麗的善良的特點,同時又賦于忠貞剛烈的個性。先生最擅長表現(xiàn)與描寫具有悲劇色彩的愛情故事,表現(xiàn)悲劇,但不失浪漫色彩,《西相記》,《梁山伯與祝英臺》、《孔雀東南飛》、《生死牌》是其畫風的典型代表。先生同時還擅長描繪傳說的巾幗英雄,如《楊門女將》中的穆桂英,《木蘭從軍》中的花術蘭等,縱觀先生作品,堪稱北派細筆連環(huán)畫的典型先生作品,堪稱北派細筆連環(huán)畫的典型代表。
錢筆呆先生是滬上連壇的宿將,“四大名旦”之一,從他的作品上看,線描精細老到,文武混亂不擋,與趙宏本先生合作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榮獲全國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一等獎,與汪玉山先生合作的《穆桂英》榮獲創(chuàng)作二筆獎,一次獲兩獎,除了賀友直先生,這樣的殊榮真不多見。錢笑呆先生同樣擅于刻畫各種女性人物,如筆下的荀灌娘、白骨精、蘇三、秦香蓮、女兒國王等,皆是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女性形象,決無雷同化,概念化的習氣,細描工謹細膩,方中寓圓,其中后期作品在人物衣紋的轉的處的處理,是其線描風格成熟的典型特征之一。(參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荀灌娘》)錢笑呆先生的連環(huán)畫作品,戲味也較濃,道具布景有強烈的舞臺化色彩,創(chuàng)作態(tài)度嚴肅認真,決無應酬湊合之筆,存世作品也較多。
王叔暉先生和錢笑呆先生的連環(huán)畫都有很強烈的舞臺化色彩。錢笑呆先生的戲曲化特點更加強烈;兩人都具有工細嚴謹?shù)膭?chuàng)作風格;都擅長于女性的刻畫,王叔暉先生擅長于典型人物的心理刻畫,錢笑呆先生擅長于不同形象的塑造;王叔暉先生的線條清麗秀潤,錢笑呆先生的線條處理則更注重形式的表達,具有一些裝飾色彩,兩人的傳統(tǒng)功底都十分深厚,柔美之中蘊含著挺拔;王叔暉先生的作品具有較強的悲劇色彩,如《西廂記》、《孔雀東南飛》等,錢笑呆先生的作品,則更具有一些喜劇化成份,如《女兒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南北兩位名家,在創(chuàng)作態(tài)度、表現(xiàn)手法上具有相似之處,但在創(chuàng)作思想、個性風格上又存有極大不同。兩人的作品都為大江南北連迷所推崇,都是后來者學習的經(jīng)典范本。
文:陳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