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爛漫 仙逸靈動
——樂小英、戴敦邦的《大鬧天宮》賞析
近日偶得江蘇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1963年第二次印刷的《大鬧天宮》,閱后十分高興,因為此書從未有過介紹,也不見有各種圖錄資料,所以寫此拙文,愿與同道共賞。這本書是丁正華改編,樂小英、戴敦邦繪畫,共77頁。故事是取材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段饔斡洝,與同類題材相比,很具特色。
一是主題獨特。建國后出的大多數(shù)《西游記》題材連環(huán)畫,如陳光鎰的《大鬧天宮》、劉漢宗的《齊天大圣》、徐燕蓀的《蟠桃宴》等,在“大鬧天宮”這一段故事的改編上,主題多是歌頌孫悟空不畏強暴和權(quán)威,敢于反抗的精神,而本書卻另辟蹊徑,主題定位在孫悟空如何歷盡挫折和欺騙,由幼稚和盲目驕傲到智慧成熟的成長歷程,這樣孫悟空反抗天庭的“革命史”就變成了煩惱的“成長史”了,少了政治味,增強了趣味性。本書主要是從孫悟空“三次被騙”來展現(xiàn)主題的,第一次被騙當了弼馬溫,第二次被騙看管蟠桃園,第三次被騙與如來佛打賭,在如來佛手心上翻筋斗,最后被壓在五指山下。
二是造型別致。由于主題定位的獨特,主人公孫悟空的造型也與眾不同。樂小英和戴敦邦的孫悟空取猴頭童面的造型,像個頑皮稚氣的孩童,為他涉世不深,容易上當打下了形象基礎(chǔ)。還有花果山上的猴群也盡是調(diào)皮稚氣的小猴,那些睿智的老猴也不見了蹤影。另外如來佛的造型也很別致,特別是73頁如來佛出來假裝講和,欺騙孫悟空時,一臉偽善的假笑,真是入木三分。
三是線條優(yōu)美,畫面生動。筆者以為神話故事不可過于寫實,否則神氣和仙氣不足,本書將寫實和寫意結(jié)合,在寫實的基礎(chǔ)上略有變形夸張,使畫面富于變化,顯得特別仙逸靈動,增強了人們想像的空間,令人神往。在人物的衣袍上用簡潔的筆墨細致地勾勒出“吳帶出風(fēng),曹衣出水”的美感,很具古典的神韻。繪畫水平比樂小英1956年畫的《白虎嶺》要高得多。
四是結(jié)尾完整,主題突出。過去人們在反映孫悟空大鬧天宮故事時,由于定位于反抗精神,以致一般都改編到孫悟空大敗天兵天將后,或是打到靈霄殿,滅盡天庭威風(fēng)后就嘎然而止了,表現(xiàn)的是孫悟空反抗斗爭的勝利。而本書則是到孫悟空被如來佛壓到五指山下為止,并在最后一頁交代了孫悟空西天取經(jīng)的后話,說明孫悟空吃了這次大虧后,變得聰明起來,在西方路上,什么妖魔鬼怪都騙他不過了,再次點明主題,這就使故事比較完整,而且忠于原著。
文:斫唷 ?/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