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叔暉《生死牌》所想到的……
一代工筆畫大師王叔暉所繪的連環(huán)畫《生死牌》是繼《西廂記》之后又一力作。該連環(huán)畫是根據湖南花鼓戲改編,王叔暉繪畫,1962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每當看到這本連環(huán)畫時,就使我聯想到許多……
1959年4月,我黨在上海召開工作會議,會議期間,湖南省第一書記周小舟邀請毛澤東主席觀看正在上海演出的湖南花鼓戲《生死牌》。這出戲講述的是:明朝嘉靖年間,湖南衡山縣知縣黃伯賢面對王玉環(huán)冤案,不顧得罪權貴,禍及滿門,解救玉環(huán)。其女兒黃秀蘭、義女邱萍爭替玉環(huán)受刑,她們三人為爭赴刑場,互不相讓,最后用摸生死牌的辦法,決定了秀蘭代玉環(huán)受刑。恰逢巡按海瑞趕來,大義凜然,查明案情,懲辦案犯。演出之后,毛澤東主席對此戲高度評價,還多次在會議上號召省、市領導:“學海瑞,為民請命,共產黨員要具有一點海瑞精神!痹趶]山會議上,剛正不阿的彭德懷,為民請命,直言不諱,一紙反冒進的萬言書遞交給毛澤東,沒想到他被打成“右傾”,罷了官,“文革”期間被“四人幫”迫害致死。
1962年,史學家吳晗經過七次修改完成了京劇《海瑞罷官》,并發(fā)表了一篇題為《羞為甘草劑,敢做南包公》的文章在報上發(fā)表,也是為了《生死牌》中的海瑞,“文痞”姚文元于1965年11月10日在《文匯報》上發(fā)表了——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隨后,《我的一張大字報》的發(fā)表,便成了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當“文革”結束后,含冤離世的彭德懷,才被平反昭雪。王叔暉所繪的《生死牌》才重見天日,1980年第二次出版。望著不同時期的幾個版本的《生死牌》,它經過生死離別的歷程。但它的藝術魅力卻永遠銘記在讀者的心中。連友不僅喜歡《生死牌》生動的劇情,而且喜歡王叔暉筆下塑造的王玉環(huán)、黃玉蘭、黃伯賢、海瑞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更加懷念為民請命的彭老總。
前一個時期到天津“二宮”書市,聽津門連友介紹,去年一本62年版《生死牌》要價1500元,聽起來似乎不可理解,但你細想一下也值!從數量上看1962年版,只印5000冊,文革中又屬重點批判的“毒草”,可見它的存世量之少。這本書在當時定價3.5元,是一個普通工人月工資的十分之一。若按照收藏價值及存世量邏輯推算,也就在情理之中。難怪在今年武漢舉行的連環(huán)畫拍賣交流會上,一本1980年再版印量僅為50000冊的《生死牌》也以450元高價成交,由此可見物以稀為貴,更說明一代工筆畫大師王叔暉的《生死牌》在連友心中的份量。
望著《生死牌》想起了王叔暉,有哪個連友不為她的精湛技法而叫絕!看著《生死牌》想起了咱們這些鐵桿連迷,何愁在收藏界開墾不出一片連環(huán)畫的沃土;望著《生死牌》想起了海瑞,過去、現在和將來,一切善良的人們永遠希望海瑞別罷官,好人一生平安;看著《生死牌》,想起我們的彭老總,他那為民請命,剛正不阿的精神,在人們的心目中永遠是一座豐碑。
文:韓紹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