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丁丁
少年記者丁丁七十多歲了,法國人開始爭辯他及創(chuàng)造他的人的政治傾向。
。1)
很少有虛構(gòu)人物能像丁丁這么受人喜愛。這個漫畫人物有一撮注冊商標的發(fā)型,笑容天真,以實習記者的身份到各地歷險,從月球的隕古坑到西藏的山區(qū)都去過。雖然他看起來永遠這么年輕,但丁丁已是歐洲老年人口的一員了。他在1月10日要過73歲生日了——1929年的1月10日他在比利時的兒童報《小小二十世紀》中首次露面。盡管他的形象很明顯是為弱勢族群伸張正義,但丁丁未必一向都“政治正確”。
(2)
事實上,丁丁與創(chuàng)造他的喬治何密(筆名埃爾熱,港臺譯為“艾爾吉”,1983年去世,享年75歲),得回應(yīng)一些嚴重的指控。埃爾熱被指控在二次大戰(zhàn)期間與納粹占領(lǐng)軍有“消極的勾結(jié)”,而且在他早期的一些漫畫里,他筆下的人物既右傾又有種族歧視。他的首次歷險《丁丁游蘇聯(lián)》就是一份露骨的反蘇俄文獻,而在接著的冒險事跡《丁丁游剛果》(1935)里,丁丁以殖民者的優(yōu)越感對待作者筆下夸張諷刺的非洲人。
。3)
這可能部分反映埃爾熱早年與右派人士的關(guān)系。法國文學雜志《閱讀》的總編輯,也是替埃爾熱作傳的皮耶艾蘇林說:“許多他年輕時的朋友都與極右派團體有往來,而且其中有許多人的確在戰(zhàn)時通敵,與納粹合作,最后位高權(quán)重”。但他堅持:“他自己并沒有通敵,也沒有附和通敵的主張!痹缒甑亩《v險也可能反映出那個時代——及出版界的氛圍——甚至反映出埃爾熱自己的政治立場。例如《丁丁游蘇聯(lián)》是由反共的天主教父華列茲委托制作的,他是《小小二十世紀》的母報《二十世紀》的編輯。艾蘇林說:“丁丁是一回事,埃爾熱是另外一回事。埃爾熱不涉入政治,他對政治也不感興趣,除了政治對當時的影響之外。”
。4)
根據(jù)一位比利時記者,同時也是分析埃爾熱作品來源與主題的書《丁丁檔案》作者蘇摩瓦的說話,埃爾熱:“認識反抗軍份子,但從未透漏他們的事”。蘇摩 瓦稱他是“善意的資產(chǎn)階級產(chǎn)物”,他“還相信民族自決,而且厭惡極權(quán)主義,無論是左派或右派。”
。5)
雖然丁丁從沒有超過十六歲,但他在性情上與政治上快速成長。在《藍蓮花》(1934年)里,他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行為。他從河里救出一名中國男孩時,他們第一件事就是坐下來討論種族主義。在最后一本書《丁丁與皮卡羅》(1976年)中,我們的主角幫助老朋友艾凱薩將軍及他的游擊隊趕走了獨裁者塔皮歐卡。
(6)
結(jié)果一大批丁丁迷——他的二十三本以五十八種語言銷售近兩億冊——都是愿意原諒他“年輕”時的過錯。“事實上,丁丁屬于每個人。他是全世界的英雄”。所以這個男孩、他的狗與他奇特的一群配角能在任何有譯本的地區(qū)找到新的書迷。
丁丁的相關(guān)鏈接
《丁丁歷險記》共有二十四集,每集都有一人主題,通常以國家為單位,例如上文提到的蘇聯(lián)和當時屬于比利時殖民地的剛果。《藍蓮花》作為中日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前,丁丁遇到中國男孩“小張”,并成為終身的好友。在真實的生活中,埃爾熱也遇到了對他的事業(yè)影響甚巨的中國朋友張中臣,并由于埃爾熱的《藍蓮花》中對中國抗日所表達的善意,在1939年受宋美齡之邀至中國訪問。
丁丁故事里有一些藏有濃厚的政治成份。例如1956年出版的《涂納思事件》中,埃爾熱表達他對冷戰(zhàn)的看法。在《奴隸販子》(1960年)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地球上還有奴隸制度(即使到了21世紀,這種人類之恥似乎仍未消彌殆盡)。上文提到的《丁丁與皮卡羅》也是以政治為主要的情節(jié)之一。
嚴格說來,《丁丁與皮卡羅》不能算是最后一本丁丁,因為埃爾熱未完成的《丁丁與阿法藝術(shù)》在1986年以黑白草圖的形式出版,所以我們說丁丁共有24冊。有趣的是,在《丁丁與阿法藝術(shù)》的最后一格圖畫里,丁丁將被帶走變成一尊雕像,落款為“一名記者”。但是作者已逝,讀者永遠不會知道丁丁的命運將會如何了。
文:張遠義
|